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21年6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厦门进入金砖时间,那真正的厦门到底在哪里?

2017-09-04 绛秋 地道风物

厦门人的智慧用在了交融之上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g05408m8zvs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厦门金砖会晤最美城市宣传片



风物君语


厦门的英文名字Amoy,为闽南语的音译

最早是由明朝时期,来厦门的葡萄牙人发明

从此厦门港成为赫赫有名的港口


这几天,人们提起厦门

不是为了鼓浪屿,而是“金砖时间”



厦门,位于福建的南部沿海,原先的厦门就是个海中的孤岛,人们要去厦门,必须乘船前往厦门岛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因为修建了高集海堤,才使得厦门岛与大陆连接起来,成为一个半岛。现在这条海堤拆除了,厦门岛通过多座跨海大桥与大陆上相连。厦门市行政区划中的大陆部分,俗称岛外,指的是同安(后分为同安、翔安),集美,杏林,海沧等。


可是对于老厦门人,只有厦门岛内和鼓浪屿才算是厦门。



 厦门的灵魂在于一碗面


厦门人说,沙茶面走出了厦门岛,味道就顿失其地道,汤头也变得不那么道地了。就算同属闽南,小吃相近的泉州、漳州等地,都没这碗面。



在厦门,大街上随便走几步,就有一家沙茶面店,口碑最好的都是些铺面不大的小店,经常到了下午卖完就关门,想吃也吃不上。


如果要追溯沙茶的起源,你会发现它其实是舶来品,来自于印尼马来西亚一带,是下南洋的华侨带回厦门的。在厦门,沙茶与面一相逢,便发生了最优质的化学反应


沙茶面的做法看似很简单,一般店家都是开放式的厨台,客人一进来方便自行选择配料。店家把碱面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,捞到碗里;随客人的意愿加入海鲜、猪、鸭等内脏或是豆腐、油条等辅料,快刀剪碎,放入沙茶汤中烫熟入碗;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沙茶汤,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。



沙茶面的最佳品鉴流程是:先喝汤,再吃料。等到吃掉一些料,再把面撩上来吃,饱腹而满足。


越是简单的菜品越考验厨艺。对一碗沙茶面来说,没有好的汤底,就是对所有食材的暴殄。沙茶汤,也是一家面馆能否从“芸芸众馆”中脱颖而出的关键。


熬制这碗金黄中带着红亮油花的浓汤,需要选用花生、虾米、辣椒、沙姜等等。沙茶汤的极致,体现在花生酱香和沙茶辣的无间融合,辣中带香香中显鲜。



喜欢沙茶面,喜欢的这是这种鲜香浓郁的汤头,还有料足味好的口感。所以,沙茶面的性格就像是百年来厦门的城市性格,开放、包容



厦门人才能建造出厦门风的建筑


厦门很新,设市也不过八十余年。


厦门也很老,那些遗留下来的老建筑,也曾经历了数百年的时代跌宕,风云变幻。


约在鸦片战争后,不少从南洋回来的闽南人在厦门建商铺经商,他们把异国他乡的建筑形式用在本地建筑上,骑楼这种“商住合一”的居所应运而生。他们最早在中山路、大生里一带建骑楼。



这种建筑标新立异,下做商铺,楼上住人,其跨出街面的骑楼,既扩大了居住面积,又变成与顾客的共享空间,既可以遮风挡雨,让顾客倍感舒适,又拥有精致考究的店面,显示出店主与众不同的品位。而最为特别的是,由于建筑融入了西方元素,让人们眼前一亮,成为时尚,逐渐传播开来,成为闽南极有特色的建筑。


如今在中山路一带,依然保存着许多骑楼街道,喧嚣的市井人气和浓重的商业氛围在这里交融。走在骑楼之下,可以看到小铺门口多数摆着小小的功夫茶桌,穿着背心的阿公坐在街边饮茶,旁边的阿婆静静晒着太阳。有客人进门也不会立刻跳起来,虎视眈眈地跟着后面努力促成生意,反而都气定神闲地继续喝茶。


电影《疯狂的赛车》,取景地之一就是厦门的这些骑楼老街


时不时还会遇见沿街卸货的小面包车,街区虽老,但路大多比较宽敞,工人们也不着急,边聊天边搬运货物。这里有一种南洋的慵懒和惬意,不着急,一心一意踏实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。


厦门这个城市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不管是什么外来的美食与事物,总能在这里生根发芽并孕育独具自己特色的文化。除了骑楼,那独具一格的“穿西装,戴斗笠”的嘉庚式建筑,更是具有南洋风格,包容中西,浸染着闽南华人的家国精神。 




厦门港中最有灵气的地方


厦门,有一个词很常见,叫"古早味",闽南话念作"guo za(四声) mi(三声)"。“古早”这个词常用在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,古早味的食物,古早味的店铺,古早味的房子等等。所谓古早,其实就是指古旧有历史感的东西,也是指儿时的事物。一般说古早味的东西都是被人怀念的。沙坡尾就是这样一条古早味浓厚的老街。



从一个海港渔村到今天的大都市,短短的几十年间,厦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。而如今这一切的根,就是这个名为沙坡尾的地方。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,这里是老厦门港的避风坞,是渔船的退潮后停靠点。退潮后,沿岸停靠着大大小小的渔船,构成一条通往海洋之路。


对于许多以海为生的厦门人,只有这里才是真正的厦门港。许多海外乡亲就只认沙坡尾,当年他们就是从这里出发,漂洋过海到外面闯荡的。在众多渔民心目中,沙坡尾避风坞已成为一段梦萦魂牵、不能割断也难以割断的历史。


曾经,在这片古老的避风坞里,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,这些以船为犁、以水为天,被喻为水上吉普赛人的渔民,就是传说中的“疍民”。他们常年在外漂泊风里来雨里去,生命难以得到保障,如同蛋壳一样脆弱 ,疍民由此而来。



随着时代变迁,城市发展,朝宗宫被周围民宅日渐挤占。本可停泊约80艘百吨位渔船和百余艘小型渔船的避风坞,目前已被关闭。大船无法进入,一些小渔船还到此停靠,渔民们在岸上贩卖海鲜,形成了现在的鱼市。


渔船边静静守候的白鹭,岸边古旧的石墩,路边晾晒着衣物,互相依靠着在水上漂泊的渔船,高低错落简陋拥挤的民居,饱经风雨的铁环,飘浮的木排上匆匆走过的脚步,悠闲地趴在船头看人来人往的小狗。



现在的沙坡尾,既保留着古早味,又有更多的新事物涌进来。在原有的城市肌理上,文化秀场、创意空间纷至沓来。一幢幢现代高楼鳞次栉比地在四周耸立,新建的厦门第一高楼双子塔就在附近,一座为希尔顿酒店一座为SOHO办公楼。渔港淳朴的气息和景象与现代钢筋水泥两相对望,互不打扰。


我们为什么喜欢厦门?想来想去,应该是厦门的古早味,正是这种传统的、温润的、内敛的城市味道,在融合了南洋文化之后,造就了一个各个方面都中庸,但综合素质极高的厦门。



文/绛秋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
导航


宜昌青岛九寨沟重庆甘肃

回锅肉重庆小面消暑美食酸梅汤

太湖风筝书画修复老北京鬃人药香

处暑立秋大暑小暑夏至芒种小满




-END-




投稿邮箱| didaofengwu2015@qq.com 

我们每天都会看哦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